HAIWEILIGAILIANGJI
走南闯北,国内国外,吃了一辈子早餐,早餐在中国各地有不同的叫法,盐城人用早餐叫“吃早饭”,湖北人叫“过早”,安徽人叫“吃天光”,“天光”是天亮之意,广东人则叫“吃早茶”,不论叫什么都可以,关键是吃什么,怎么吃,如何吃得健康。
油条是我国传统的大众化食品之一,它不仅价格低廉,外酥嫩,内松软,色泽金黄,咸香适口,成为老少皆宜、妇幼喜食的传统早点。中国到处都有油条,只是叫法不一样,闽南福建等地叫油炸鬼,潮汕地区等地叫油炸果;安徽地区又称为油果子;浙江地区称为天罗筋,天罗即丝瓜,老丝瓜干燥后剥去壳会留下丝瓜筋,其形状与油条极像,所以称油条为天罗筋。我从小到老,吃了一辈子油条,记得过去物质匮乏,生活贫穷的日子里,老父进城看孙子,总要买上一毛钱一根的油条,传承着这中国古老的亲情文化。
油条的历史悠久,有个传说,相传在南宋时,人们对卖国贼秦桧恨之入骨,在京城有个丁姓小食贩,把面团做成人形,入油锅炸之,取名油炸桧。表现了国人借助油条,发抒了爱憎分明情感。古代的油条曾叫做“寒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一首关于寒具的诗中是这样描写油条的形状和制作过程的:“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这首诗把油条描绘得何等形象化啊!
的确如此,我经常观察,街头巷尾,一顶棚,一只炉,一口锅,便是这些油条店主的家当,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则是铺里师傅的高超技艺。只见到我们巷口刘四师傅操作手艺,将做好的面团搓成长条状,再将两头捏在一起,轻轻一转,便成了一根又软又韧的麻花。如蜻蜓点水一般轻轻地将其甩入沸腾的油锅,招来许多一个劲向上冒的泡儿。待油条炸至橙黄色,就能出锅入口了。咬一口,那外脆内韧的油条,就会让喷香可口的味道充满你的齿间,当你品尝了这还烫舌头的早餐之后,定会为这中国绝有的好滋味,而庆幸自已的口福。
油条虽然“其貌不扬”,但它给人们带来美味,带来方便,还为外国人打开了一个了解中国风土人情的窗口。